close

  前晚,寶安大道及周邊道路嚴重積水,汽車被積水圍困,行人蹚水前行。C FP圖">
  前晚,寶安大道及周邊道路嚴重積水,汽車被積水圍困,行人蹚水前行。C FP圖
  一場瓢潑大雨,令深圳約300處道路積水,50處片區發生內澇,逢雨便澇已成為這座年輕大都市的“慢性病”。深圳市三防辦副主任田亦毅介紹,雨量過大是造成內澇的客觀原因,而排水設施建設滯後、人為破壞等也是重要因素。
  ●雨量超大一日降水達到往年5月降水量
  “昨天12小時內有430毫米的降雨,而防洪有個特大暴雨的標準,即24小時內達到200毫米,可見昨天是一場超量級的暴雨,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積水是不可避免的。”田亦毅說。
  根據深圳市三防辦介紹,5月11日暴雨從6時開始截至21時,全市降水量223.6毫米,最大累計降水量在龍華站為445.6毫米。
  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微博指出:“1毫米就是每平方米接收到了1升水,今天如果拿個底面積為1平方米的大盆接水,能接到442.8升。”
  從深圳市30年來的歷史數據來看,這意味著5月11日,深圳市一日的累計降水,已經超過了深圳年月均降水量,達到了往年5月全月的降水量,逼近降水量最多的8月全月。數據顯示,深圳市月平均降水量為163.8毫米,歷年5月的平均降水量為238.5毫米,降水量最多的是8月為368毫米。
  如果按照“累計降水量”來看,此前,深圳市的最大過程降水量記錄是2008年的“6·13”特大暴雨。2008年6月12日-6月13日深圳市累計降水量超過502毫米,最大為光明塘家村526毫米,最大24小時雨量點在石岩水庫為625m m,重現期大於500年一遇。
  橫向比較,深圳“5·11”暴雨降雨強度與2012年北京“7·21”暴雨降雨強度相當。2012年7月21日,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70毫米,城區平均降水量215毫米。最大降水量在房山區河北鎮為460毫米,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最高降雨紀錄。
  對於深圳“逢雨必澇”的表述,田亦毅予以糾正,“深圳並非每次下雨都有內澇,根據我們的經驗,原特區內每小時70毫米以內的降雨是不會出現內澇的,關外每小時50毫米的降雨不會造成內澇。”
  ●管網滯後防洪標準不足50年一遇
  當然,他也承認,在城市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排水管網建設也存在著滯後問題。
  2014年的全市三防工作會議上,深圳市水務局局長張綺文說出深圳防洪系統真實的現狀:原特區內防洪標準約100年一遇,原特區外由於部分河道未進行系統整治、排澇設施不足、高強度開發建設影響等原因,防洪標準不足50年一遇,遠低於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從排澇能力看,原特區外普遍只可抵禦50毫米/小時、80-100毫米/3小時的雨量,原特區內普遍只可抵禦70毫米/小時、100-120毫米/3小時的雨量,僅勉強達到國家標準的最低值;此外,抗風能力較弱的臨時建築、簡易工棚、違章建築,在原特區外依然普遍存在。
  根據《深圳市水務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由於缺少統籌協調牽頭單位,前期工作和具體實施脫節,導致設計意圖未能完全落實;污水管網建設中,投資額度和建設長度被盲目追求,管網的系統性未能充分考慮,導致新建管網無法發揮收集污水的作用。
  而監督不到位也使得工程的施工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記者調查發現,污水管網建設大多由街道辦工務中心負責,監理及質量監督流於形式,造成施工質量不高,大量建成管網無法正常使用,同時埋下安全隱患。
  ●人為破壞偷排泥漿、雨污混流加劇堵塞
  一些人為因素也對現有排水管網造成破壞,排水設施運行管理存在問題等都為城市內澇埋下隱患。如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地表水系及排水系統,較為典型的有地鐵建設中往往會把地表原有管網攔腰斬斷。
  而且,偷排泥漿、雨污混流現象已經嚴重威脅深圳的排水系統。漿液進入排水管網導致管網淤積堵塞,如果是混凝土漿液,能使排水管道完全喪失排洪功能乃至報廢,部分在建工地水土流失嚴重,縮減了排洪通道的過流斷面,直接導致降低了排洪能力。
  ●地表硬化雨水難滲地下,加大管網負擔
  地表硬化也是造成內澇的重要原因,當泥土或草地鋪上水泥,雨水難以滲透進地下,便只能流入管網,加大了管網的承受負擔。田亦毅建議推廣透水磚,加大綠化面積。管網建設主體多樣,缺乏統一管理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深圳市、區、街道甚至社區都會建造排水管網,質量參差不齊,接駁困難,難以統一管理。
  今年4月,廣東省發佈《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建立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廣州、深圳市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於50年一遇的暴雨。對此田亦毅表示,水務局排水主管部門正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王榮許勤第一時間
  指示搶險救災
  南都訊 深圳市領導高度重視此次強降雨防範和應對工作,11日19時30分,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詳細詢問了當天的雨情災情,對各區、各單位及時有效開展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指示各區、各單位要按照預案,把握實情,全力保生命財產安全與城市秩序,對發生嚴重水浸的路段,寧可暫時影響交通也要封路以保安全。暴雨后土質含水量飽和,要高度關註危險邊坡、地陷、圍牆倒塌等次生災害的防禦和應急處置工作,嚴防發生事故致人傷亡。
  11日,深圳市市長許勤三次向有關部門瞭解汛情並指示交通疏導和救援工作。常務副市長呂銳鋒、副市長劉慶生全天坐鎮市三防指揮部、市政府總值班室,實時指揮應急處置。
  他山之石
  德國:雨污分流
  據瞭解,“雨污分流”的概念是德國人第一次提出的。青島污水治理專家、青島污水處理廠總設計師薑言正評價說,雨污分流的規劃是非常先進的,修建單獨的污水管道,進行分類處理和排放,保障雨水管道的暢通。
  美國:儲存雨水
  儲存雨水被認為是解決暴雨內澇的又一個重要舉措,不僅可以減少雨水進入下水道,還可以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水資源。
  在世界範圍內,儲存雨水不是一個小課題。美國紐約市的排水標準基本維持在5年一遇的規模,但2011年開始啟動了儲存雨水的工程,免費發放了1000多個居民家用的雨水收集儲存罐。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研究院防洪減災研究所副所長向立雲說,“排水能力可以提高,但經濟成本並不合算。相反,如果能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就有蓄洪的意識,城市暴雨後的問題則更容易被解決。”
  日本:巨型隧道
  業內專家建議,借鑒日本採用的地下盾構進式的巨型隧道來作為防洪治水的辦法,“日本在首都圈內的埼玉縣修建了深50米的放水路,放水路的主體是個巨大的水槽,長180米、寬78米、深50米,這個水槽平時不用,在暴雨來時緊急啟動,把流入大城市的洪水儲存起來。此舉使得原先困擾東京的暴雨內澇一舉得以解決”。
  新浪 新華社
  南都記者朱凌新浪新華社  (原標題:深圳官方詳解為何逢暴雨必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w28fwjf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