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9月27日電 (林春茵)對於“哆啦A夢”日前遭中國一些媒體質疑“背後隱含的極強的政治意義”,多位文藝批評學者27日在此間表示,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並呼籲中國創作者們創造承載中國自己情感和想象的符號和形象。
  《哆啦A夢》是日本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著名的漫畫作品,講述一隻來自22世紀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與20世紀一個普通日本小男孩野比大雄的故事。不少網民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哆啦A夢是伴隨童年美好記憶的動漫人物。
  多位文藝批評學者27日出席一場在福州召開的文學理論研討會時,對某些媒體“圍剿”“哆啦A夢”表示批評。
  “我們不至於跟一隻貓過不去吧?”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表示,圍剿這一動漫形象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多大的事呀,我們不會脆弱到一隻貓都受不了吧?”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導張炯教授認為,文學藝術作品跟政治雖有緊密聯繫,但不等同於政治,“大部分作品尤其是寫小孩的動畫,更多的是道德倫理的意圖而非政治意圖,而有沒有政治意圖,需要詳細的考證和足夠的根據,不好隨便說。”
  “國家關係是政治層面、外交層面的問題,但面對藝術作品還是藝術性為重。”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導謝冕教授表示,有真善美、對心靈建設有好處的好作品,不論作者來自哪一國哪一地區,都應該肯定,“這是一個視野眼界胸懷的問題,批評家應該超出國家的關係、歷史的原因,不能因為國家的關係、歷史的原因,對作品做狹隘評價,讓作品說話,不用再添加其他東西了。”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有順認為,文化交流和影響具有超越民族、突破國家邊界的超越性,不能有過分的地方主義,尤其不能有過分的民族主義。
  他同時指出,日本的動漫形象對中國動漫創作確實是具有根本性的影響,甚至已經到了一種霸權、壓抑的地步,中國很多製作者為了迎合市場和觀眾而接受日本動漫所創作的符號體系、形象體系,呈現出文化的不自信。
  這位自稱對動漫有所研究的“70後”著名批評家說,“有理想的文化工作者,應該在自己的傳統這塊土地上尋找資源,創造屬於中國的形象和符號,承載屬於中國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中國文化發展到了今天到這個時候,可以有所作為了。”(完)  (原標題:哆啦A夢遭質疑 文藝批評學者: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w28fwjf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